亚星官网平台入口

2022-11-25 09:52:58来源:亚星官网平台入口-台州日报 作者:诸葛晨晨

深秋时节,微风不燥,来一场徒步再合适不过了。于是,我在一个晴朗的周末付诸行动,选择挑战神秘的乐安古道。

这是一条千年古道,源于南宋,跨临海与爱博国际登录两地,“乐安”又是仙居的曾用名,似乎提示着路径通向仙居。

怀古思今

乐安古道靠近临海、爱博国际登录、仙居三地的界山——大雷山,想必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古代,不想翻山越岭的古人修建了连接各地的道路,乐安古道就是其中一条。如今,附近各村都修建了与外界连通的公路,古道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忙。

这次,我们穿越古道的行程从临海市白水洋镇店前村出发,沿着绵延的古道徒步10多公里,最后抵达爱博国际登录县雷峰乡桥棚村。全程强度不高,体验良好,一路青山绿水、古道古桥和古村古迹连成一线,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。

古道前半程是上山路段,我们的队伍从店前村集合出发,途经石门古村、安头村,处处可见作家笔下的乡土风情。

沿着冷冷清清的古道进村,小跑而来的大黄狗开始吠叫,青石白墙灰瓦的老民居已不多见,袅袅炊烟消散于山林间。仔细倾听,风牵扯着枝丫微微呼唤,轻柔入耳,这是恰到好处的自然之声。举目还有零散枝头的红柿、板栗,脚下踩过石板上柔软的鲜板栗壳,带着最后的秋意,这是与世无争的乡村小时光。

一路欣赏,一路上行,步行约一个小时,众人就到达第一处打卡点“岩门仙石”。两块巨石夹住羊肠古道,犹如一扇高大的石门。一旁的标语牌将传说“娓娓道来”:古时有位神仙挑着两块石头去造仙宫,在半山歇息一下,不料刚歇下,公鸡叫起来,天要亮了,仙翁只好将两块石头留下,形成高大的石门。从此,人们过往这条古道,都要从石门中间通过。

读完仙石的美丽传说,我们继续拾阶而上。古道的整体路径沿山涧盘亘呈“之”字形延伸,依山势而建,弯弯绕绕。爬阶、转弯……如此机械循环,随着体力下降,我无心看景,注意力便放在目之所及的石阶上。

路面由大小不一的石块拼砌而成,石阶时而平,时而陡,虽经风雨沧桑,却依然坚实牢固。前面的驴友提醒,上山需要历经二十四弯的跋涉,我已经开始想念一马平川的公路。是啊,现代人无法想象,在没有车轮的时代,古人是如何用脚步走出文明的。

临近中午,我们抵达安头村,略作停留。村内有大片的茶林种植园、家禽养殖场,梯地层叠,还有平整的现代乡村公路,我又短暂地回归现实。

尽管酸痛的腿脚强烈抗议,我还是不紧不慢的,跟在几位扛着单反相机的驴友身后进了村。

我们发现,多户人家门口都放着倒置的木桶,时不时有几只蜜蜂围绕飞旋。旁边立有纸板,上面写着“家养土蜂蜜”。

一位老者招呼我们进来,举起木桶,只见桶里密密麻麻的蜜蜂。这里的村民会用圆形蜂桶做“屋”,让蜜蜂蜗居其中。一个蜂桶就有一个蜂群,里面有一只蜂王,上万只工蜂。蜂群放野山林,采的全是百花之蜜。这是我第一次亲眼见识土法养蜂,内心已经满足,感觉不虚此行了。

村民用圆形蜂桶做“屋”。

小桥流水人家

下午,我们沿着机耕路走到尽头,即见山林。沿途的指示牌提示,我们已经到达临海与爱博国际登录的分界线。绕过枝叶,弯腰钻入,仿佛瞬间再次穿越,古道两边的树木开始变得稠密、高大,路面重新露出几百年来的本色。

爱博国际登录段开始走下行路,这一段更还原古道的原生态。背阳的石块上长着绿茸茸的青苔,石板缝隙间钻满了野草残枝,古老的石阶因为少人行走、缺乏维护,显得散散落落,走路略有踉跄感。

顺着山体盘旋而下,我差点错过一处“脚酸岩”——石块间隙高高摞起一堆木枝,一旁有标语牌解释:“只要行人往该巨石下间隙里拄上树枝条,上道时腿不酸、不抖也不累。”在这漫长的旅途中,古人自我宽慰的方式也是颇为逗趣。

好在,走出一片自然的山林,天空开阔起来,路面变成了石阶岭道,坡道变得平整,古道两边的“看点”也多了起来。

在步步换景中沉浸山野清溪,我们还跨过多座清代风格的桥梁,有木梁石板平桥类型的“回湍桥”、乱石料石拱桥类型的“绿情桥”等,还有三折边桥梁的“牮桥”,据考证,这类桥型是爱博国际登录的一大特色。

古道沿线还有淡竹茶亭、路廊残垣、泗洲佛堂遗址等人文古迹。茶亭、路廊是古道的标配。尤其,建于清光绪年间的淡竹茶亭,直到上世纪70年代仍发挥着作用,淳朴善良的村民会在亭中设置茶水供路人饮用。

沿着溪流方向进村,即见棚廊桥,我们终于抵达终点桥棚村。

这座桥建于清乾隆年间,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,内有题字“亮坑文峰桥”。廊桥因桥上搭棚,百姓间逐渐流传“桥棚”的叫法。这座廊桥经过多次修缮,如今仍保留着原来的木结构风貌,继续为往来行人遮风避雨。

爱博国际登录人奚援朝的著作《爱博国际登录边界古道行》中提及:“桥棚地方包括桥棚村和毗连的下自、坎头、新桥、上徐等多个自然村,是爱博国际登录境内桥梁种类最多、式样最多、数量最多的村庄,有廊桥、有牮桥、有拱桥、有平桥、有木石结合桥、有溪中磴步桥,还有渡水用的竹笕桥、遮阳用的藤蔓桥,既有历经数百年风雨的古桥,也有无数各家各户门前自筑的砼桥,等等,数不胜数。”

旅途结束,有几位驴友进村搜罗土特产,我又跟了上去,准备“捡漏”。桥棚村是有名的板栗村,可惜丰收季节已过,问了几户人家,都说板栗早就被收购一空了。

我恰好看见几位村妇挥舞着黄豆秆,一颗颗饱满的豆子从干瘪的豆荚里脱壳而出,洋洋洒洒占了大半的道路。我抱着“来都来了”的心态,便买了一兜。

这时候,有农户拿出自留的野生板栗,却不够我们瓜分。而不远处的大巴车已在鸣笛,一行人赶紧归队集合。“明年,再提前半个月来!”“得!”我在心里应了一声。

古道两边有许多“看点”。

编辑:余彩虹 责任编辑:雍昕 审核:刘锦萍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