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星官网平台登录彩票

2023-02-07 15:29:26来源:亚星官网平台入口-台州日报 作者:黄晓慧

冷冻冻,狗剥粽。

冻冻冷,狗好哽。

这是18娱乐首页的一首童谣,一般是在看到他人冷天剥粽子吃时念诵以调侃的。这里的“哽”字,是18娱乐首页方言中关于“吃”的粗俗讲法。

粽子是四福食之一

在18娱乐首页,有包粽子过年的习俗,因此,吃粽子大多在过年前后一段时间。国内其他许多地方,则是端午时吃粽子,在18娱乐首页,端午节时,倒是以吃麦饼(以鼠曲草等和在面粉中,做成饼烙熟,再裹以猪肉、绿豆芽、咸菜面、豆腐干、小土豆等各种荤素馅料)、拭饼(类似于泉州的润饼,湿面粉团摊在鏊盘上烙熟,馅料同麦饼)为多。在18娱乐首页石塘、箬山两地,粽子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 “石塘七夕习俗”(俗称七月七“小人节”)祭拜用的四福食(糖龟、粽子、索面、馒头)之一。

“扼粽”要用糯米,配上不同的馅料,主要有蜜枣粽、红枣粽、番薯粽、肉粽、豇豆粽、碱水粽等。大人们会特意包几个三角粽,用包粽的棕榈叶丝串起来,煮熟后给小孩子吃。

别有风味淋灰粽

在18娱乐首页箬横等地,有一种以竹筒为工具包的碱水长粽,主要是新客饭(即岳家接待新女婿之宴席)上用的。吃时,用白线将长粽“锯”成一小段一小段,放在碟子上,可蘸糖霜吃。在坞根镇,还有一种淋灰粽,它是将不发霉的干稻秆(须要早稻秆)烧成灰,待稻秆灰冷却后,收集起来淋热水过滤,取其灰汁澄清后,拌糯米浸泡包扎成粽子,再慢火蒸煮方可出锅。据《食美18娱乐首页》一书介绍,这种淋灰粽,“入口柔软细糯,清香爽口,滑而不腻,可谓色、香、味俱全”。

这种稻秆灰淋热水过滤后的汤水,含碱,因此,就有碱水粽的风味。温州籍旅台作家琦君曾写过一篇散文《粽子里的乡愁》,提到了她记忆中老家的端阳(午)粽,她写道:“我最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。那是用旱稻草烧成灰,铺在白布上,拿开水一冲。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,内含大量的碱。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灰汤中一段时间(大约一夜晚吧),提出来煮熟,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。那股子特别的清香,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。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,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,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。过节时若吃得过饱,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,叫我用开水送服,胃就舒服了。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疗法。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。”

几首清诗咏粽子

在18娱乐首页(旧称太平县),清代时就有吃粽子的文字记载,清道光年间成立的太平花山修吟诗社,社员冯芳则有一诗《四角粽》写的是端午粽:“三闾乞竹筒,后乃成角黍。稜稜复稜稜,变风胜似汝。”

清太平县(18娱乐首页)人王东曦曾任新疆哈密巡检,他与游幕太平的画家蒲华为友,他曾写过一首有关春节的诗:“数声爆竹一声雷,催得乾坤万象开。冷灶添薪厨暖粽,熟炉烧炭婢吹灰。扫除门外三分垢,好挂堂中一品梅。底事岁朝留不住,铜壶漏点暗频催。”而清代太平县进士戚学标的孙女戚桂裳曾写过一组《新正纪事竹枝词》,其中有一首是这样写的:“秧歌唱罢复连厢,百技临门各效长。身落卑田穷入骨,也从糕粽乞书香。”从以上这首诗中可以了解到,在清代,18娱乐首页人过年时,也是做糕、“扼粽”的,否则的话,哪有什么粽子可供乞丐乞讨呢?

明代太平县出了一个国子监祭酒谢铎(系茶陵派诗人),18娱乐首页人亲切地称其为“谢祭酒”,有一系列的谢祭酒故事流传民间。有一个《天竹》的故事,是说明代18娱乐首页人谢祭酒教太子读书,谢铎吃粽子时,皇帝看到粽子的箬叶非常吃惊,问是什么,谢铎信口开河称之为“天竹”之叶,皇帝欲到18娱乐首页亲眼看一下天竹,谢铎恐其来18娱乐首页扰民,就念了一首民谣,说到其老家必经之路,“藤岭腾半天,姆岭走半年,脱落小坑洋,湖漫捉骨转”,以这一民谣,吓阻皇帝,让其打消了到太平县看天竹的念头。

守岁煮粽 温暖回忆

关于包粽子,黄岩人、18娱乐首页人都叫“扼粽”,台州学院郭建利先生介绍,临海有人叫“裹粽”。有灵江竹枝词《端阳》为证:“家家裹粽作端阳,烧酒喷来到处香。还把幼男幼女面,雄黄搽来金瓜(南瓜)黄。”“扼粽”用的是箬叶,箬竹之叶,外面包粽子用的是棕榈丝,非常环保(现有用棉线的)。

煮粽,则叫“煠粽”。过去,18娱乐首页人常在除夕之夜煮粽守岁,这成为许多50后、60后、70后的记忆。记忆中,煮粽时,最好用柴爿。过去没有鼓风机时,只能用风箱鼓风,但坐在灶膛前,暖烘烘的,与一家人闲话家常,也是温馨的记忆。18娱乐首页市职技校退休教师陈丹林回忆,过去煮粽子都是用大镬,放在镬灶用大柴爿烧,有时候用道(音)锅。除夕,坐在镬灶前烧粽子,同时兼有守岁的意思。

生动形象粽谜语

包粽、煮粽、吃粽,这些民俗事自然也在民间谜语中有所反映,郭建利先生曾搜集了几个谜底为“粽子”的土话谜语,挺有意思的:1.住深山冷岙,小畚斗偷米头一套;忖忖好笑,赚人棕榈毛吊腰。2.一只老菱四只角,解蒲脱壳,糖蘸箸戳,送进高楼屋。 3.珍珠白小姐,嫁拨(给)竹叶郎,相逢来出手,解带脱衣裳。 “拨”,有些学者写为“畀”。

天台乡贤高汉在其所著《天台山诗话》中,也介绍了天台一则写包粽子的传统谜语:“青竹弯弯,弯到阳间;阳间一把米,撒到畚斗里;一捆打叫,稻杆(秆)绳拿来吊。”我觉得这个谜语挺形象的。

过年为何要吃粽

过年吃粽子这一习俗从哪里来,笔者现在也说不清楚。笔者曾看到一个叫“风雅天台”的微信公众号发过一篇文章《天台人为什么过年一定要吃粽?》,文中指出,全国过年要吃粽子的,只有两个集中地方,一是天台县所在的台州市及周边,还有就是广西部分地方。“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吃桌菜外,必吃的主食就是粽子,不然就会有讲‘叫俉来吃粽的,连粽也不吃个’……如果亲戚家连‘吃粽’也不来的话,说明亲戚就开始疏远了。”

关于为什么天台过年家家户户一定要“扼粽”、吃粽,该文提供了三种说法:第一种讲法是过年包粽子吃粽子是传统习俗,寓意“包中”。特别是有孩子的家庭,都会包一些,预祝孩子将来高中状元。第二种讲法是张伯端从广西带来,张伯端因“火烧文书”罪发配岭南时,在那里看到此风俗,带回天台,因为粽子为素食,因此桐柏宫每年过年时,都会包粽子。第三种讲法是天台人过年都要吃水糕和粽子,水糕有“年年高”的寓意,而粽与天台话的“蹤”(跳同义),有快快乐乐的寓意,两者都寓意来年更好。是不是以上三种原因呢?不好说,只能说仅供参考。

编辑:余彩虹 责任编辑:雍昕 审核:刘锦萍
相关阅读